《王嘉良回忆录》第三十章 裁判的两种标准
第三十章 裁判的两种标准
1. 男队后继泛人,女队成绩出色
1996以后,国内的象棋环境变得有些萧条,同时,黑龙江棋院还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重窘境,而赵国荣在接任棋院院长工作以后,公务繁忙,加之还要长时间赴日本讲学,所以象棋水平已呈下降趋势,更令人想不到的是,个人赛他居然降入乙组。老大师张影富由于年龄偏大也退役了,青年大师张晓平也没有了昔日的锋芒,新秀聂铁文还需历练,看到这种状况,我也无可奈何。后来我对女队教练孙志伟说:“从现在的情况看,男队以后很难出什么好成绩了,倒是女队,王琳娜和郭莉萍的成绩还不错,你要重点培养她们。”从那以后我也经常去女队陪她们练练棋。
果然在这几年里,男队一直成绩平平,女队成绩还算令人满意,王琳娜在1997年还获得女子个人冠军,郭莉萍也多次进人前六,而且她们还合作夺得了2000年团体赛和体育大会两项团体冠军,实现了黑龙江女队零的突破!
2. 《北方棋艺》更名《棋艺》
象棋市场的萎缩还直接导致了《北方棋艺》销量的下降,降幅高达一万余册。看到这种情况,我心急如焚,最后体委领导决定将杂志社并入发展较好的当代体育杂志社。当时我对此不太理解,认为《北方棋艺》还能坚持下去,但在参观了当代体育杂志社以后,我才发现自己的观念太落后了。因为当代体育杂志社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办公,排版和制作全部用上了电脑,所有工作在社内即可完成,而且发行渠道也很健全,于是我欣然同意并人。就这样,1997年的上半年,《北方棋艺》正式并入当代体育杂志社。
合并不久,我们对《北方棋艺》进行了较大的改革,不仅从社会中招聘了一些高学历的年轻编辑,还将杂志从32开本变为16开。1999年,《北方棋艺》正式更名《棋艺》,并将象棋和围棋分开出版。这一举措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,销量也连年上升。
3. 裁判的两种标准
我的“回忆录”写到这里也该告一段落了,回忆我这一生,象棋给了我很多,我也为象棋付出了很多,不过最令我遗憾的是,这一生始终与全国冠军无缘。这其中固然有我自身状态的原因,但也有裁判执行两种标准造成的。
例如1987年在番禺举行的全运会上,本来我们黑龙江队在前几轮中保持不败,独领风骚,可是在对广东队的一场比赛中却出现纠纷。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,三四台已经打和,一台赵国荣对杨官磷已取得多两兵的优势,我对吕钦也后手反先,如果此场赢了,我们将提前夺冠。
可就在我车七进二吃兵时(我是推子行棋),裁判却判我违例,以前我也这样走过棋,从来就没有被判违例,可这次这名上海籍裁判非要判我违例,我非常生气,就和他理论了几句,可最终也无济于事。经历了这场风波后,我的心情糟透了,棋下得也没有了章法,最后竟被吕钦翻盘了。
更令人气愤的是,第二天的大赛赛程表中竟赫然写下“黑龙江队昨日犯规”几个字。辽宁棋手尚威看到后,跑来问我是怎么回事,我就如实告诉了他,他听后,用浓重的辽宁口音说:“那不对呀,广东也犯规了,为什么不贴呢?”
原来他与广东邓颂宏对弈时,邓也犯规,这一点在记录纸上也有记载。一听这话,我又忍不住找到裁判组,质问他为什么不将广东犯规的事上报,怎么棋坛上也有黑哨呢?
这时裁判长又来劝我,说:“老王啊,今天你们要是赢了四川队不照样是冠军吗?”虽然我再三要求,但他仍然没有将广东犯规的消息登出来。当时比赛的时间要到了,就不再跟他纠缠下去了。按理说,四川队实力本来不是很强,可是没想到他们在这场比赛中发挥得相当出色,我居然输给了蒋全胜,也使得黑龙江队与冠军无缘,最终屈居亚军。
虽然像这样裁判干预比赛的事情现在已经很少发生,但是并没有彻底杜绝。所以作为老棋手,我衷心地希望棋手能在一个纯净的氛围里对弈,这也是我对棋坛的最后一点希望!
4. 最难忘的一盘棋
在文章最后,我将自认为象棋生涯中最难忘的一盘棋献给大家,以作结语。这是我在1950年与东北名手赵文宣的一局棋,赵文宣与我可谓亦师亦友,对我的帮助很大。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这局棋略显粗糙,但是充分反映出我喜攻好杀的棋风,对我以后从事象棋事业影响很大!
(全文完)